,鋼管的重量=0.25×3.14×(外徑平方-內(nèi)徑平方)×L×7.8
* 如果尺寸單位取米(M),則計算的重量結(jié)果為公斤(Kg)
鋼的密度為:7.85g/cm3(注意:單位換算)
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( kg )。
其基本公式為:
W(重量,kg )=F(斷面積 mm2)×L(長度
,m)×ρ(密度,g/cm3)×1/1000









|
|
常 用 數(shù) 據(jù) |
1 米(m)= 3.281 英尺 | 1 英寸= 25.4 毫米 |
1 磅= 0.4536 公斤 | 1 盎司= 28.3 克 |
1 公斤力= 9.81 牛頓 | 1 磅力=4.45 牛頓 |
1 兆帕=145.161 磅 / 英寸 | 鋼的比重(密度):7.8g/cm |
不銹鋼比重(密度):7.78g/cm | 鋅比重(密度):7.05g/cm |
鋁的比重(密度):2.7g/cm
|
|
洛氏
、布式
、維式、努氏硬度之間的換算公式


對布氏壓痕和洛氏壓痕深度關(guān)系進(jìn)行分析,根據(jù)壓頭的應(yīng)力σHRC=σHB得出換算公式

澆注能力:連鑄機每分鐘澆注的鋼液量 |
Q=nFVr |
Q | 連鑄機的澆注能力(噸/分鐘) |
n | 流數(shù) |
F | 連鑄坯的斷面積(m2) |
V | 拉坯速度(m/min) |
r | 連鑄坯的比重 |
鋼液成坯率 |
C1=(澆注坯量/鋼液澆筑量)×100% 一般為96~98% |
連鑄坯的合格率 |
C2=(合格鑄坯量/澆注坯量)×100% 一般為96~99% |
連鑄坯的日有效作業(yè)率 |
C3=(連鑄機每日實際澆注時間/24)×100% |
連鑄機的日產(chǎn)量 |
Q日=24×60×Q×C1×C2×C3 |
Q | 澆注能力(噸/分鐘) |
鋼水收得率 |
C4=(合格的鑄坯量/鋼液澆注量)×100% |
連鑄機的流數(shù) |
n=G/(F×V×r×T) |
n | 連鑄機的流數(shù) |
G | 盛鋼桶容量(t) |
F | 鑄坯的斷面積(m2) |
V | 坯拉速度(m/min) |
r | 連鑄坯的比重(t/m3)(碳素鎮(zhèn)靜鋼7.6,沸騰鋼7.4) |
T | 盛鋼桶內(nèi)鋼液允許的澆注時間(min) |
盛鋼桶內(nèi)鋼液大允許的澆注時間 |
T大=[(lgG-0.2)/0.3]×f |
T大 | 盛鋼桶內(nèi)鋼液大允許的澆注時間(分鐘) |
G | 盛鋼桶容量(噸) |
f | 質(zhì)量系數(shù),取決于盛鋼桶所允許的溫度損失,要求格的鋼種取10,要求低鋼種取12 |
拉坯速度 |
V=K×L/F |
V | 拉坯速度(m/min) |
L | 鑄坯斷面周長(mm) |
F | 鑄坯的斷面積(mm2) |
K | 速度系數(shù)(m×mm/ ) 方坯45~75,板坯45~60,圓坯35~45 |
中間包的小容量 |
G中小=1.3FVrTn |
G中小 | 中間包小容量(t) |
F | 鑄坯的斷面積(m2) |
V | 拉坯速度(m/min) |
r | 鋼液比重(t/m3) 一般取7.0 |
T | 更換盛鋼桶所需時間(t) |
n | 流數(shù) |
結(jié)晶器倒錐度 |
εs=(S下-S上)/S下×100% |
εs | 結(jié)晶器倒錐度(%) |
S下 | 結(jié)晶器下口面積(mm2) |
S上 | 結(jié)晶器上口面積(mm2) |
對于矩形坯和板坯連鑄機,鑄坯的寬度和厚度方向上的收縮率不一樣 |
結(jié)晶器倒錐度計算 |
ε=(L下-L上)/L下×100% |
ε | 結(jié)晶器邊長計算的倒錐度(%) |
L下 | 結(jié)晶器下口寬邊或窄邊的長度(mm) |
L上 | 結(jié)晶器上口寬邊或窄邊的長度(mm) |
結(jié)晶器的冷卻強度 |
Q=0.0036Fv |
Q | 結(jié)晶器冷卻水量(m3/h) |
F | 結(jié)晶器水縫總面積(mm2) 其中F=B×D |
B | 結(jié)晶器的水縫周長(mm) |
D | 結(jié)晶器水縫斷面寬度,取4~5mm |
v | 冷卻水在水縫內(nèi)的流速,方坯取6~12m/s,板坯取3.5~5m/s |
二次冷卻段的耗水量 |
Q=W×G |
Q | 二冷區(qū)耗水量(m3/h) |
W | 二次冷卻強度(升/千克鋼)(也叫比水量:所消耗的冷卻水量與通過二冷區(qū)的鑄坯質(zhì)量的比值。)低碳鋼比水量1.0~1.2升/千克鋼;中高碳鋼,低合金鋼比水量0.7~1.0升/千克鋼;不銹鋼,裂紋敏感鋼比水量0.4~0.6升/千克鋼;高速鋼比水量0.1~0.3升/千克鋼 |
G | 連鑄機理論小時產(chǎn)量(t/h) |
澆注平臺溫度(盛鋼桶開始澆注時,桶內(nèi)鋼液測量的溫度) |
T平=T中+△T1+△T2+βt |
T平 | 澆注平臺溫度(℃) |
T中 | 中間包內(nèi)鋼液的理論澆注溫度(℃) |
△T1 | 中包內(nèi)鋼液初期溫度降低值(℃)(與中包預(yù)熱狀態(tài)有關(guān),一般10~15℃) |
△T2 | 鋼液從盛鋼桶到中間包的溫度降低值(℃) |
β | 盛鋼桶內(nèi)自然降溫速率(℃/min) 盛鋼桶50噸為1.3~1.5℃/min,盛鋼桶100噸為0.5~0.6℃/min,盛鋼桶200噸為0.3~0.4℃/min,盛鋼桶300噸為0.2~0.3℃/min |
t | 盛鋼桶內(nèi)鋼液大允許澆注時間(min) |
連鑄澆注溫度(中間包內(nèi)鋼液溫度) |
T中=T熔+a |
T中 | 中間包的鋼液理論澆注溫度(℃) |
T熔 | 鋼液的熔點(℃) |
T熔=1538℃-[88C%+8Si%+5Mn%+30P%+25S%+5Ca%+4Ni%+2Mo%+2V%+1.5Cr%] |
a | 鋼液的過熱度(℃) 中包熱度取值范圍10~30℃,鑄坯斷面大的取值高一些 |